言情小说网 > 名将高顺 > 031并州新政

031并州新政


  十一月二十日,并州天降大雪,到处是冰天雪地、白雪皑皑,可太原郡家家户户却是张灯结彩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

  数日前,太原郡府接到朝廷传报,尚书郑泰从雒阳京城至晋阳宣旨。军中都尉以上均由朝廷下达正式任命状,而各曲军侯、屯百将的任命状,早已由高顺以折冲校尉的名义下达。

  此刻,并州各郡代郡守、代郡尉及军侯以上将领,皆接到高顺命令,从各地赶至晋阳,参加宣旨仪式。并州军政一众将领着新衣,笑逐颜开,陪着高顺在并州刺史府议事厅等待。

  秦宜禄悄悄走近高顺:“主公,有消息传来,上党太守已滞留雒阳不准备返回,上党郡城由张稚叔率兵占据。不过,传令兵到达时,张稚叔明确拒接主公之令。”

  高顺微一沉思,摇了摇头:“人各有志,不可强求。既然如此,随彼去吧!”

  将近正午时分,只见数十宫廷侍卫拥着一位年近四十的清瘦长者走进议事厅,来者正是尚书郑泰。

  高顺等人正准备上前迎接,只见郑泰右手轻轻一摆,道:“平亭侯高顺及并州各郡一众官员接旨!”所有人员闻之皆跪倒接旨。

  “为人臣者,乘事而有功则赏。平亭侯高顺及并州众将士,定休屠各胡,败鲜卑寇军,屡战屡胜,功在社稷。今拜高顺为荡寇将军、并州刺史,封威远乡侯,秩二千石。”

  听到高顺拜为荡寇将军、并州刺史,众人不由一阵欢呼,郑泰双眼微闭,略作停顿,等众将领稍微平息心情后再次宣诏:“并州众将士,不畏强虏,奋勇杀敌,保土卫国,功不可没,朝廷准威远乡侯所奏,所有将士皆按其功加以封赏。”

  宣读完毕,郑泰将所有圣旨及任命状交由高顺,轻声道:“圣恩浩荡,泰为威远乡侯贺!其余有功众将士之封赏,圣旨交由威远乡侯宣旨,吾就不予以代劳。今日威远乡侯还有诸事繁忙,吾等亦是一路劳顿,暂至官驿歇息,择日再与威远乡侯一捂。”

  高顺忙笑着谢过郑泰,将其送至驿馆歇息。

  再次回到议事厅,见众将领早已急不可待,高顺微微一笑道:“开始宣旨!”一时之间,议事厅内悄然无声。

  高顺打开第一份圣旨:“兴义将军杨奉、昭义将军韩暹,率白波军中健儿,力抗六万鲜卑大军,杀鲜卑骑兵无数,扬我朝廷之威武,特拜杨奉为奋威将军,韩暹为扬威将军,秩二千石。”杨奉、韩暹兴奋地上前接过圣旨。

  高顺接着打开第二份圣旨:“前营及白波营,以两万兵力对抗六万鲜卑骑兵,杀敌上万,蒋奇指挥有方。都尉张辽献奇计,率陷阵营夜袭休屠各胡,立下奇功。赵叡、吕威、韩猛、胡才、王贺、李封、韩魏、刘贺、太史慈、赵云等冲锋陷阵,抗击鲜卑,功不可没。蒋奇、张辽拜为中郎将,李乐、赵叡、吕威、韩猛、包大头均拜为校尉,秩比二千石。胡才、王贺、曹性、徐晃、太史慈、赵云、李封、韩魏、刘贺等晋为都尉,秩千石。”

  并州众将领个个喜形于色,上前谢过高顺,方才领旨退后。

  高顺再次打开圣旨:“并州之安危,涉国之安危。并州战事期间,各郡官吏齐心协力,共抗鲜卑。特拜王柔为使匈奴中郎将,拜蒋奇为太原郡太守,王泽为代郡太守,郭缊为雁门郡太守,崔钧为西河郡太守。授李封为太原郡郡尉,胡才为西河郡郡尉,韩魏为雁门郡郡尉,刘贺为代郡郡尉,秦宜禄为治中从事。”

  秦宜禄上前向高顺大礼参拜,而王柔、王泽、郭缊、崔钧等朝雒阳京城方向深揖一礼,微笑着接过圣旨。

  最后,高顺笑望着期盼已久的大单于于夫罗,打开圣旨:“匈奴大单于于夫罗率部协助并州军,功绩显著,封美稷乡侯。”

  于夫罗已经四十余,听到自己终于被封大汉朝乡侯,不由泪满盈眶,众将领一起笑着上前为大单于道贺。

  待众人庆贺完毕,高顺招呼众将领坐下,笑着道:“诸位,并州战事虽已告结束,然天下动荡不安,并州亦是内外交困,各种战争创伤亟待修复,吾等绝不能就此懈怠。俗话说,择日不如撞日,请诸位就并州军、政、民之事一议。”

  于夫罗首先起身,双手抱肩下拜道:“于夫罗一心一意追随威远乡侯,唯威远乡侯马首是瞻。”

  众多将领点头不已,高顺亦是哈哈一笑:“大单于快言快语,吾知汝心意。不过,一人智短,两人计长。并州边境地带,各地情形极其复杂,难于一言而尽,还是众人一议为好。”

  于夫罗闻之,咧嘴一笑:“议论民政,吾是外门汉。”众人不由莞尔一笑。

  新任治中从事秦宜禄看了看四周,见无人发言,遂起身道:“并州地处边境,无兵不足以立,无民不足以久。所以,于并州而言,民政亦军政也,二者须相生相依。并州数郡,共计陆拾伍万人口,地域贫乏,各族杂居,民政问题复杂亟急解决。”

  西河郡守崔钧接着秦宜禄话题道:“长期以来,西河之地受休屠各胡劫掠,民不聊生,当前应以民生为重,宜缓税赋,聚民心为用。另西河郡府新建,吏员缺乏,需择优录用。”

  代郡郡守王泽与雁门郡郡守郭缊亦不住点头:“代郡、雁门亦是如此。郡府存粮不足,鲜卑战事虽有缴获,但仅能维持数万精兵,遇到饥荒或再次大战,就难以维继。”

  蒋奇笑道:“各郡府困难,相信刺史均知。不过,吾等亦不能将之推给刺史府解决,还需要各郡府想方设法。”

  崔钧想了一下道:“存粮问题,可由吾等发动本地世家大户,相信能解决一大半,不过另一半需至别州购粮。冀州虽经鲜卑战事,然其地广粮多,目前粮价尚可,可提前派人购买。”

  高顺道:“好!崔太守所言确是正理。为恢复民生,西河、代郡、雁门三郡明年暂不征税,后年税赋减半。刺史府将鲜卑战事所获金银分出三成,按人口分至各郡府,购粮为明年春夏作准备。郡府所需吏员由各郡举荐使用,世家子弟与乡学学子可各占一半。”

  崔钧、王泽、郭缊见高顺一一采纳其建议,不觉兴致所至,就如何治民、理政大谈一通。


  https://www.xxyanqing.net/book/8137/453370701.html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xxyanqing.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xxyanqing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