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獒唐 > 第一二四章 饼形图表与柱形图表

第一二四章 饼形图表与柱形图表


下面,吴宁借助着这张图表,开始把每一项财政收入,给武则天彻底地分析了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农税,这个不用说,其实大唐的农税还真不算高,占财政收入将近5o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下面的地税使役钱官属田租贷,都是和农业分不开的,也应该算在农业收入之中,这就占了8o的财政收入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加上,不算显眼的常平仓勾征土贡,那这个比例就更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吴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告诉武老太太,大唐是个农业国家,财政收入的将近百分之九十来自农民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比例,已经是高得吓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都不用吴宁去劝,武则天自己就知道,她想提高财政收入,绝对不能再从农户身上下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问题又来了,不从农户下手好办,可要怎么增加农业收入呢?

        武则天立刻想到了——逃户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朝庭的一贯思维,从太宗开始,大唐王朝就不遗余力地挖掘逃户,想把天下逃民,都归于顺民。这样就有人交税了嘛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这个问题哪那么容易解决?

        根据户部的统计,当下大唐有良民不足7oo万户,人口大概就是五千万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要知道,逃户奴婢兵户是不计入良籍的,大唐的实际人口应该比这多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户部估计,单是逃人,整个大唐就有不下三千万人口。

        包括武则天在内,所有的大唐皇帝都有一个梦想,就是把天下逃人都归化于良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多了三千万人口交税,那得是多少财税收入?

        可这是一个恶疾,英明神武如太宗,果断善政如武后,也拿逃人没招。

        说白了,经过一甲子的时间,大唐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能够安顿逃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逃户于原籍出逃,也不是丢弃土地,而是土地被富户兼并,无地可种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大唐实行的是人头税,没有地也得按人头交税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情况下,不跑还等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这么多年来,逃民问题,别说是解决,就算是遏制,朝廷也做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一个死循环,逃人越来越多,土地向富户集中,使得更多的农民变成无产佃农。没办法,只能主动卖身富户,或者出逃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一来,交税的人就越来越少。

        武老太太热切起来,难道.这个吴宁有能解决逃户问题的奇方?

        猛然抬头,还有吗?

        她手里的那几张纸早就看完了,甚至老太监都不知道又给她递了多少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,在武老太太的龙榻之侧,吴宁的奏本铺了一榻,而时间也已经整整过去了半天。

        圣后!上官婉儿在侧提醒,该用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且先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关键之处,武老太太哪肯停下?干脆道:把箱子搬到朕身边来,你们都下去吧!

        众人无法,只得从命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那一箱子奏本刚到老太太身边,武则天已经迫不及待地拿起最上面几张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,老太太又是失望,又是惊讶。

        失望的是,吴宁并没有给出解决逃户的办法,这小子和武则天想的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惊讶的是,接下来的一张纸上,吴宁又给出了一个武则天从未见过的感官对比——柱形对比图表。

        吴宁以五年为期,把大唐六十多年来的租庸调户地草盐各税,分类排列画成图表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见,租庸调一项,开朝之时,只是短短的一小节墨柱,而后逐年增长,到了代表当下那一条墨柱,已经比唐初高了不知道多少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代表近二十年的四条墨柱,长度几乎没什么变化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像......农税从二十年前开始,就后势乏力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户税,就没有农税长的那么厉害了,虽也有增长,但也只是唐初的两倍多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后,只要与农事有关的税目,历年来增长的都很迅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,像盐课铜铁官营项目这些,则是根本没长,有的甚到还不如唐初。

        武则天看到这里,心中一颤,觉好像是哪里出了问题,可是又抓不住其中症结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就是大唐财务的增长基本来自农税。

        图表之下,是吴宁的一段话:

        圣后天纵之才,无需宁再多言。依照此图,何利何弊,圣后自有计较。

        不难看出,除了农税,朝廷在盐铁路驿仓窑官营上面所用之功实属微末。

        圣后若要增收财税,其途何在?圣后定有计较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武则天眉头紧锁,沉吟开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吴宁说的极有道理,大唐至今,鼎盛无二,人口是唐初数倍,农税亦是增收甚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按理来说,人多富庶,带来的不应该只是农事繁荣,像是盐铁路驿官营的瓷窑,纸坊也应该一同繁盛才对,可为什么收入不高呢?

        这确实值得深思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往下来,则是吴宁细化的解释。

        以仓窑为例,其重者官窑瓷具也。

        其精者,供给皇家御用;其次者,贱卖于民,是为仓窑所收。

        然,圣后不知,官窑之次,亦高于民窑不知繁几,民间亦不得用。

        所去何处?皆经番邦海商,外走万里也。

        落地几何?官窑之千倍万倍也!

        其利于谁?非圣后,非唐民,乃藩国海商也!

        再言丝茶,亦是千万倍之所利,所属亦为藩国海商也!

        嘶!!!

        武则天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    瓷器丝绸在海外极贵,这一点武则天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太太甚至听说,在万里之外的那些地方,居然拿大唐的丝绸瓷器当作财富保值之物囤积。

        在赏赐外邦使节之时,老太太也愿意投其所好,送些瓷具什么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现在看了吴宁的这个表,再听他分析......

        居然有千万倍的利润?老太太不淡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真那么算的话,这大唐得亏多少钱?

        看了看那柱形表,单仓窑一项,朝廷一年的收入只有可怜的41万贯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如果那千倍万倍......

        好吧,都不用千倍万倍,百倍也行啊!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百倍之利让大唐得来,那就是41oo万贯啊!比一年的财政收入都高。

        亏了亏了!!

        幸好此时内宫无人,要不武老太太拍着脑门子,一脸肉疼哀嚎的样子,非吓死几个不成。

        来人!!来人!!

        传地官冬官觐见。

        (武老太太是个浪漫的统治者,什么三省:上书中书门下,六部:吏户礼刑兵工,人家嫌不好听,上书中书改成了凤阁鸾台,六部改成了天地春夏秋冬。)

        (地官就是户部长官,冬官就是工部。)

        ......

        。


  https://www.xxyanqing.net/book/2143/2313727.html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xxyanqing.net 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2.xxyanqing.net